25年前的7月1日凌晨,作为中新社香港回归报道前方团队的一员,张明新随解放军驻港部队跨过深圳河,进驻原驻港英军总部威尔士亲王大厦,见证香港回归祖国的荣光时刻;25年后,这位新闻老兵再次出发,履新中新社总编辑,投身新的“新闻战役”。小牛工作室今天特别分享张明新1997年6月撰写的《<千日迎回归>写作追忆》。
破“三关”:不再“蒙查查”
1997年7月1日,是我们这些驻港的内地记者日夜盼望的日子。多少天来,大家踏着回归的脚步,废寝忘食地工作,向读者听众观众们报道回归信息,度过了一个个难忘的日日夜夜。
▲作者驻港期间在维多利亚港留影当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就在眼前时,我不禁想起刚到香港的情景和参与采写《千日迎回归》一稿的前前后后。1994年6月1日中午,我乘坐的广九直通车越过了罗湖桥,这是我第一次出境采访,并由此开始了常驻香港的记者生涯。
作为中国一家从事对外报道的通讯社,在收回香港这一历史性事件上写出一些富有时代感的稿件是我们的使命,而又作为初来未从事过香港问题报道的我来说,仍有不少困难需要克服。
▲6月20日,香港维多利亚港两岸的多个户外大屏幕播放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的庆祝标语。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首先是语言关。1994年普通话在香港还没有现在这么流行。记得第一次去参加一个爱国爱港团体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一席的广东话只听懂百分之二三十。
于是,平日利用一切机会多看电视,多听收音机,多看录像,向当地的同事学习,向来实习的香港学生求教。慢慢地能听懂新闻节目了,电台的清谈节目也能听懂大意了,还开始大着胆子说几句。
▲97庆回归香港—北京接力赛其次是融入香港的社会,了解港人的所想所思。我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工作,一开始最好是尽可能地多参加一些活动,多去现场,了解当地,熟悉地理,能找一些今后的采访线索。“不以稿小而不去”。当然有些稿子不一定马上写,可以留下资料以后用。
再次是了解香港的政治经济情况,香港是较成熟的自由经济模式,与内地的市场经济体制有很大不同,政治体制差别就更大。临来时曾买了不少书籍,到香港后,把这些书翻了一遍,又看了一些港版的书籍资料。
经过三四个月,广东人所说的“蒙查查”(糊涂)现象少点了,一般性的报道拿得起来了,也找到了做重点报道的感觉。
“马照跑”:明天会更好
1994年10月5日是香港回归倒计时一千日。我们想,要在倒计时一千日时写篇有点分量的稿件。
“马照跑”是对“九七”后香港生活方式不变的形象写照。我们分社附近有一个马会的投注站。5日正好是赛马日,街间随机访问是我们在香港报道尤其是重大事件反应报道的常用的手法。好处是人物语言和场景鲜活生动,难处是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还要耗费时间,并克服一些不愿意接受访问时的尴尬情况。
老记周景洛到投注站后看见一个正在专心填马票的小伙子,小伙子选了一匹名为“明天更好”的马投注,于是老周主动上前与他交谈。得知小伙子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选定‘明天更好’这匹马投注”希望会给他带来好运的心态。
我则一早就到街上转悠,见到了报摊上报纸头版大幅迎回归的祝贺广告,与平时整版篇幅的地产广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便觉得这个细节既可以烘托气氛,又反映出了港人的期盼回归心情。
▲1997年6月1日香港培侨中学毕业典礼回到办公室后找出名片本,连着打了几个电话,但只找到了9月18日区议会选举时碰到的王国兴议员。我当时的广东话还处于“识听唔识讲”的阶段。好在王国兴能听懂普通话,我也能听懂他说的广东话。
通过一个人物的活动、言论来表现某个新闻事件是西方新闻写作的常见的手法,对外报道的受众也容易接受。王先生说:“港人必须丢掉幻想,立足于己,依靠祖国,团结建港。”由此表现一个普通爱国爱港人士在“千日迎回归”时的所想所思,所作所为。
▲香港各界举行国庆庆祝活动至于其他一些细节,如基本法讲座、文化和招商展览等分别是从报纸、新闻稿和采访通知材料中综合而成,没有展开写,只起到画龙点睛的用途。到了下午,材料汇集得差不多了。用一台黑白屏幕的IBM笔记本,我开始负责执笔合成。
下午3点,负责写港督施政报告稿的同事递过来彭定康的第三份施政报告英文本《香港:未来一千天》,报告中蕴含着殖民统治者的无奈和对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心有不甘。于是决定在我们稿件中加上有关内容,以加强针对性。
▲香港—广州庆回归信鸽竞翔活动举行虽然时间匆忙,但由于大家材料准备充分,对主题商议得透彻,所以立意谋篇就省力许多,而重点放在了材料的选择和布局上,正好文字稿件选择了四个场景(报摊、马会、招商会和文化展览会),四个人物谈话(曾宪梓、王国兴、萧蔚云、朱幼麟),并穿插了一些过渡语言,感觉尚不冗长。
斩获“中国新闻奖”
到了下午5点来钟,初稿出来了,老周先将那份初稿修改后交给了分社的副总编蔺安稳,老蔺将原题《千日倒数迎回归》改成《千日迎回归》,改后的标题,既简明扼要,又富有力度。
第二天,我们看到了《人民日报·海外版》、香港《文汇报》、香港《商报》刊出了此稿。《文汇报》标题改为《香港:千日倒数开始》,并加了《责任感紧迫感》和《一体化的趋势》两个小标题。《商报》将标题改为《满怀期待共保繁荣港人迎接千日回归》,过了两天,看到在澳门和泰国等地的四五家报纸上也刊出了这篇稿件。
经过分社和总社的推荐,时任我社总编辑的郭健(又名郭建)将这篇稿件带到了1994年“中国新闻奖”的评比会上,获得了三等奖。 (原载1997年第7期《新闻三昧》,本文有删节)
作者:张明新(时任中国新闻社香港分社采访部主任)
中国年梁平味 | “梁娃”闹新春,2023年货节将于1月10日启幕!****** 扫荡特色年货 “梁娃”T台走秀 薅羊毛抢消费券 品预制饕餮盛宴 全家人的快乐都能在这里收获 现在就来查收2023年货节攻略吧 预告来啦 1月10日 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 梁娃IP形象发布会 “爱尚重庆迎新消费”2023年货节 暨川渝味预制菜海鲜爆款大赛 即将热闹启幕 本次活动由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重庆市商务委员会、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梁平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重庆条条是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禾茂公司(巴味渝珍平台)、重庆市餐饮协会联合承办。 “中国年·梁平味”重庆·梁平2023年货节 本次年货节举办时间为 1月10日-20日 主场设在 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展览馆 展销现场除了展示 张鸭子、奇爽、上口佳、渝美滋 等品牌预制年货 更有来自主城片区、渝东北片区 渝东南片区、渝西片区等区域的 地方特色年货 一并与消费者见面 更推出了“年货节满减消费券” “高铁票等价大礼包” “年货幸运抽抽抽”” “畅游景区活动” 等限时优惠活动 市民朋友们可在活动期间 前往“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展览馆” 享购极具巴渝特色的预制菜精品年货 “梁娃”IP形象发布会 梁平不仅三农资源禀赋深厚 “梁平竹帘、梁平木版年画、梁山灯戏、梁平癞子锣鼓、梁平抬儿调” 五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源远流长 结合“五大非遗”、“五子登科” 孕育而生的“梁娃” 将在本次发布会上惊艳亮相 让大众一睹 “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推荐官的真容 一场别开生面的“官宣”等你来围观 “梁平竹帘、梁平木版年画、梁山灯戏、梁平癞子锣鼓、梁平抬儿调”五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除官宣“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 全新IP形象外 还有“梁娃”T台走秀、抖音直播首秀、文创展示等环节 全方位展示 “梁娃”IP的文化底蕴 及实际应用场景 发布会之后 活动现场的 品牌互动区 伴手礼抽奖区 “梁娃”合影区 也将长期保留 广大市民朋友和游客 可随时前往 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展览馆 深度了解梁平的预制菜产业发展 品尝便捷美味的预制料理 品读历史悠久的非遗文化 更能与妙趣横生的“梁娃”合影 还可抽取“梁娃”豪华文创大礼包! “川渝味海鲜预制菜”颁奖仪式 1月9日 由市餐饮协会 和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产业研究院 共同举办的 “川渝味预制海鲜爆款评选大赛” 将盛大召开 此次活动 将从多位粤菜名厨、川渝名厨的料理中 选出10款 色泽自然、口味纯正、且能转为预制菜的 海鲜类菜品 本次发布会上 10款菜品也将通过 “川渝味海鲜预制菜选评大赛”颁奖仪式 与“梁娃”一起与大家见面 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体验馆。区文旅委供图(资料图) 同时 现场设置了 “川渝味海鲜预制菜”品鉴专区 嘉宾和直播间观众 能第一时间体验到 色香味俱全的预制饕餮盛宴! 各种新奇体验 就等你一一去解锁!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